人生,回不到過去,停留在現在,踏不到未來。
這去是前些天,已經封筆好信後,又想到才加上的一句話。
昨晚和Cindy第一次用MSN聊天(敲鍵盤),真是非常難得。
其中形容一些這裡的水果和cheese,讓我自己也開始想要吃。
Blogger照片不能上傳,Flickr空間已經用完,所以就丟到Wretch上了。
前三張是我從燒的DVD備分裡找出來的(天啊!少說有三年以上的時間了),之後的蘋果和葡萄,是今天才拍的。
笑臉和動物薯餅,不知何時已經在超市冷凍庫區消失。這也就是我和Cindy昨天說的,市場競爭是非場可怕的!不賣錢的商品,只有下架的命運(因為她要我帶奇異果乾回去,不知還有沒有賣喔!那也是2年前的東西了,不過我在超市裡找到NZ的蘋果乾;這就要提一下,其實以前NZ最早出口最多的水果是柑橘類,檸檬、橘子等到歐洲,後來變成蘋果,現在則是奇異果稱王啦!)
形容NZ Rose Apple是"蘋果裡的第一美人"一點也不為過! 外皮鮮紅如玫瑰,果肉卻是白皙、緊嫩細緻又多汁,甜度又不會過高,和水梨相比,水梨不過是是灌了過多水和糖分,如同上了一層厚粧的"人工美女",粉下的皮膚,根本難以用真面目示人。
當然,因為還有一顆Gala蘋果,可以相比較顏色和口感,讓我突然間不願吃Gala。
Grany Smith,也就是青蘋果,和NZ rose apple比起來,就像是過於青澀的小孩。
Moonligh 葡萄,好玩的地方在於,可以不吃皮!因為皮和果肉很容易就分離,第一晚吃時,我一直在玩皮肉分離,讓我想到像是在脫它的衣服,而偏偏果肉又很多汁,讓我邊玩邊吃又好笑。因為那種觸感(將皮和果肉脫離,溢出一些果汁,實在很妙)。
葡萄比較下,其實美國葡萄確實優於智利的(因為美國葡萄甜份很高,智利葡萄,你若愛吃酸的,很適合),但除了甜和水份外,似乎什麼就都沒有了(綠葡萄果皮口感比紫葡萄好)。NZ的葡萄光是釀酒就不夠,所以無緣吃到新鮮的,不然我也很想試試。
草莓已經在超市上架,只是同樣的價格,數量卻少了很多,當然也就不會貪口花錢。
和台灣吃過的草莓比較起來,這裡的不但較大顆(基礎上是兩個大拇指的大小),味道也很香濃富郁,糖分和酸度巧妙的配合,每一入口,就是很和諧的曲子,如同小提琴和鋼琴搭配的非常剛好一樣。
上學期學演化生物,正好有幾堂課是一個在農研所的老師上;他秀出一張除了市場有的綠色和金黃果肉的奇異果外,還有紅心金黃肉(就是沿著白色的芯,在有籽的那圈,是紅色的;這在五年內應該可以買到)、橘色(橘子的顏色)到紫色都有!還說想吃,可以和他要一些。我是懷疑除了顏色外,味道差別在哪?應該是有差啦!如果你吃綠色和金黃色的,就可知"禿頭"比較酸,味道比較重些;"平頭"比較甜,味道溫和多變。
這篇怎麼變成水果大評比XD
其實說來,好像這次的行李,裝的都是食物,從鮪魚罐頭(有七種不同口味,目前只有14罐,也就是一種口味只有兩罐,好像根本不夠分,還是設計幾個game theory來玩,勝者得?我自己都想霸佔:P每種口味都有其特點,魚肉的口感也不太相同;還是打住,不然接著就是鮪魚罐頭大評比了XD)、巧克力(從黑巧克力、奇異果、薑、橘皮、摩卡到堅果都有;這又可以寫上一番評論,我個人不愛堅果巧克力,其他的都可以)、軟糖(這其實是我想要拿來做味覺實驗用的,你很可能會中獎;不過小堂弟會比較有效果)、優格粉(因為NZ發明出一種簡單只要熱水和它專用的內外瓶,即可發酵的優格;我才嚇到,口味居然多到超過一打XD)、蜂膠和白酒(Andy媽媽指名要)、蜂蜜兩罐(Kerry的,已經一公斤了,算來也很重啊!)、羊初乳奶粉(老爸的)、水果乾(在超市還順買了一包,有五種不同口味做成的長狀水果乾,我吃過,酸酸的很不錯;可我還是寧可吃新鮮的水果,這是Cindy的)、cheese(有好幾種不同的,今天買到一個feta,用羊奶做成的,只是我沒試過,因為羊奶的比較腥,希望它和basil混了,味道不會太強烈;還有一包常見的cheese片,只是它是garden chive,昨晚睡前想到我很久前吃過有黑胡椒粒的,那種直接拿來夾加蛋土司很棒!現在也不見了,草莓口味賣完,之後去超市再看了)、Roselin的布星期五下午走了兩家店後,還是回去Fabric room買,不知道是否ok,因為實在不確定該買哪種,只是它用來做包包應該會很好看,其實我想過,做短小帥氣夾克或裙子也行,只是我懷疑布太厚硬了些?
這就是要帶回去的"食物大全"。
非常文不對題,開頭和結尾無關的一篇。
只是,很快的,未來成為現在(我要去和你擠一張床!),現在成為過去。而沒有人,可以有Back to the future的車、或是妙麗的懷錶,可以在過去與未來穿梭。
p.s.為何Kerry 和Cindy皆問同一家的護手霜?其實我不用,所以不知,因為我現在成為使用"醫學產品"的人,醫生也不會要我去用那些"知名"保養品。主要是要適合自己的膚質狀況。有時名牌或號稱天然,不見得就有其效果(因為其實天然的產品裡,有很多刺激的過敏原)。加上其實紐幣升值下,並不見得會比較便宜(免稅或許會吧!只是你若相信law of one price,就是一樣的產品,不論在哪價格都一樣,換算匯率後,其實應該不可能有太大差價;不然我就能從中獲利啦!:P) 實在很想寫下一篇關於保濕產品成分的,只是我好懶喔!(因為要翻成中文,實在很煩,我又不是翻譯員XD)也更不是專家,只是從之前讀的書抄下的重點而已。(然後我發現原來我用的產品,都是那些成分,難怪醫生指名啊!)
不然,掃描後,自行下載閱讀,好嗎?(鉛筆的筆記有些麻煩,可能會太淡不清楚;加上一堆化學術語,也看不懂吧!那還是算了)
我的建議,一是去買醫學產品(Cetaphil、QV--這好像台灣沒有、Avene、Sebamed之類的),不然就是試用過後覺得好用就行,再來就是"聽說"。但重點是,通常洗手後,什麼也都沒了,反而感覺更乾的,那就用完後換另一個,照理來說不論是護手霜或保濕的保養品,要有一定為肌膚除了擦上滋潤的感覺,還要能加進一些保濕成分到皮膚,還有避免水分跑掉的功能。分子大小很重要,太大的,只會停留在表面,一洗就沒了,小一點的,才能進去皮膚裡抓水。 舉例來說,甘油(glycerin)和凡士林(vaseline),擦上感覺很像,但前者是所謂的natural moisturising factors(NMF),皮膚裡本來就有的,擦了就等於補充NMF;後者,是occlusive,不過是大分子,擋在皮膚最外層,避免水分蒸發而已。
至於號稱可以抗老化的,AHA(果酸)、維他命C或其他抗氧化物,要有效果重點在於配方是酸性。如果你聽到,既抗老又是鹼性,那就跳過吧!正常來說,皮膚是弱酸性pH5.5,所以才有號稱pH5.5的乳液、洗面乳等等。(另外要強調,說什麼血越鹼越好,是騙人的!血液的酸鹼值約在pH7.35~7.45,注意偏差質很小吧!只有0.1,因為靠氧氣和二氧化碳的調和就行;如果過鹼或過酸,那是很嚴重的,大多數情況,都陷入昏迷了!身體的功能很微妙,它會想辦法維持在一定的數值,想要改變,很困難;不然就是結果會很糟)。
不要道聽塗說!科學還是有其嚴謹性和根據的(你以為可以一手遮天,說什麼就是什麼嗎?別人要能做出相同的結果才行!)
我有掃上兩張常見的保濕成分。就是最後兩張,有四欄密密麻麻的英文字的。
第一欄,Emollients的功用是:help maintain the soft, smooth and pliable appearance of skin=>trap water in the stratum corneum,也就是表持皮膚看起來的感覺,把水鎖在角質層--死掉的細胞層。
第二欄,Humectants是用來: intended to increae the water content of the top layer of skin,也就是替肌膚加水。
第三個,Occlusives用來:retard the evaporation of water from the skin surface->blocking water loss ->increase water content of skin,這就是凡士林的功能,避免水分散失,進而增加皮膚的水分。
最後的一個,Miscellaneous:used to create special effects on skin,製造特殊效果,防皺紋、抗老等。
你可以印下來成分後,去看看你的保濕產品有哪些。
最有效的,就是前三者混合,但有些第三種成分會造成皮膚阻塞而發炎(就是痘痘),要注意。
Sunday, October 21, 2007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