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回台灣前,和國小現在當護士的同學說好要陪她去度假、外宿一天也行,最後卻食言。很大原因是我去過她想去的地方,而偏偏還是跟團去(在台灣旅遊?),墾丁國、高中的畢旅都是去那,實在不願花錢和時間去(另外就是價格居然是我去上海機票的三分之一,台灣旅遊還真貴!)既然她已付的一半的訂金,那她一人去也行,最後出發前一晚的唯一一次溝通還是說服不了我/她。我的原因很清楚,她則是因為不願也不敢一人搭車和住宿,後來她也沒去,因為同事生病原本的放假旅程又被招回醫院工作。
不知道,你喜歡一個人旅遊還是有人陪伴?
為了這點,小淳和我差點在南京的那晚動火(當然導火線我實在不想說,實在是讓我很無奈);只是奇怪的,小淳抱怨我她和熊來時,我把她們丟在一旁不管。我好像比她這個上海地陪好一點吧!至少我讓你們有所選擇、很自由、、帶你們去旅遊中心拿資料、地圖等,還給你們我手上的那本地圖,雖然地圖根本沒用吧!(我拿到上海的免費地圖和旅遊資訊居然是最後一天在磁浮博物館裡發現的XD)因為不是我的旅程,我只能陪伴一週而已。基本上也是希望你們之後的一週即使沒我的陪伴也能順利遊玩,所以盡量讓你們自己去練英文習慣。後來我向熊問了一下,怎地她居然沒有這抱怨?(所以,我還是覺得當初沒幫你們安排行程是對的,至少不好玩不會抱怨我的安排,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有時,有所不為是對的;你來時我也會如此,頂多帶你去我喜歡去的地方看看、吃Movenpick而已)
那時我體會到大前研一寫到一個人旅遊比較好(至少我沒把你丟在南京,然後一個人走)。
其實也是後來的幾次,我都遇到很不錯的長輩,所以也許我還蠻喜歡一個人的旅途吧!
從上海飛到澳門時,先是我靠窗的位置被一位年長的老伯誤坐(他坐的是靠走道,若想靠窗,在劃位時告知辦理登機的人不就好了?)後來隔壁坐了一位中年女士(我曾以為他倆是夫婦-_-,結果完全弄錯) 應該是從飛機上很熱開始(基本上好像航空公司為了省油,現在飛機空調都不冷;當然你會已為我說錯了,飛行高度很高,機外溫度很低才對,那進入機艙的應該是冷空氣吧!不過你若懂得一點物理就會知道其實進去機艙的是熱空氣,因為壓力的不同),她問我並抱怨了一下,接下來就問我是去工作嗎?(這算是嗎?應該是旅遊吧!雖然我是有半考察的心態去的,而且恐怕我也根本沒有工作吧XD難不成我看起來很像是已經在工作的人?)接下來是用餐(我實在很討厭飛機上的食物,幸好有先見之明,吃下不錯的steak sandwich和水果拼盤)之後因為一件事讓我和她開啟了話匣子。因為明明飛機的聲音已經很大(感覺是我10年前坐的飛機),卻有人居然放更大的音樂(還一直重複,當然我聽到全是比較高頻的噪音,就坐在對面走道那排)我忍無可忍下,喚來空服員請他麻煩請該乘客將音樂關小點(當然我已經從供餐前半小時就一直尋找噪音來源,確定了,在用餐後又繼續下才爆發);然後是一旁的女士一直咳嗽,就又讓人來給她一杯水(多管閒事,我應該會成為澳客)。恐怕是我的"義行"(大膽行徑會比較符合吧!)讓她吃驚,兩人就從抱怨現在孩子不懂體貼他人開始抱怨起,然後是餐廳的二手菸(這我要說,那一週,該是我目前的人生,吸到最多二手菸的了,NZ室內禁菸)........不知為何提起她從小時候就一直想結婚,結果卻直到一甲子的歲數卻沒結婚(至於莫名其妙說到這上頭,我也不會知道原因,但她給我的"預言"我不太想說就是了,如果成真再提吧!我不希望成真就是了!)之後提到她的媽媽(送老太太回上海居住、請人陪她打麻將度日、老人像孩子等),最重要的是她居然提到其實人不需要學什麼困難的學科(物理、化學....)、歷史之類無用的東西,她說她後來所用的也不過是小學時學的加減乘除數學而已(就言談中,我判定她是從事房地產,是建/開發商?),文憑不代表能力(這是我去年最大的領悟,即使Kerry說學歷是一種門票,用來面試用的門票;但我所遇到、認識的長輩,卻都同意我所說的!至於是不是門票,我那時沒想到還可以這樣解讀文憑,也許可以有機會問問),人生就該有能力就盡情去享受,坐頭等艙去歐洲、吃美食和購物(她說和姪女去英國時坐的長榮頭等艙居然吃鵝肝醬!)。好笑的是她居然以為和我是同班飛機回台灣,悠哉悠哉的和我混(飛機誤點慢到澳門,還陪我找老媽要的口紅顏色),結果還好有去問登機口服務人員(因為我覺得機票上的登機時間怪怪的),才知全機的人在等她一個(真是比我更迷糊啊!) 所以兩人就匆忙分手。
另一次也是2007年最後一次去台北(旁聽了一節台大的稅法課、和熊吃義大利面午餐、去買童裝外套--這是我要穿的,分手前告知熊我要去買,她還說我不要勉強,不過我要說很奇怪的是童裝設計出來的衣服比較好看,反正我可以穿,加上是我要找的長度和色系以及設計,好玩的是之後買回家發現剪牌時還有保證書?!其實童裝的質料比較好!然後還順帶找到一件較薄的夾克;我雖不贊成一定要愛用國貨之類的,其實我發現價格比較高的衣服還是台製為多,而且作工、衣料等都較好)坐客運回中壢遇到的一對老夫婦(遊艇零件的製造商)。因為買衣服的地方就離站牌不遠處,先是我一人在等車,後來見他們跟一位比我還矮小的女孩一起出現,說著客家話(雖然不是我習慣的音調,但聽的懂,雖說我講的非常爛。這大概會是讓我覺得非常受挫的一件事,為何明明從小聽長大的語言,卻不太能說?不會哪天中文也是如此吧!嗯,這樣說來目前我只有和老媽說中文。)然後就是那位女孩問我是否要搭車回中壢,正好,就將她爺爺、奶奶託給我了。會又聊起來,是問我是不是在台北唸書?我就據實以告,祇是好玩去台大旁聽、找同學和買東西而已,其實我不在台灣唸書。後來才知他們是為了孫女在政大的碩士論文受僑委會頒獎而到台北(是類似研究民族學之類的)順便去看101,結果還挺失望的(這次倒都沒進101),看的人比買的人多(從其商品的價格就可得知這種結論吧!當然那是我憑藉很久前去過的印象了,據說後來也引進了一些較平價的品牌,誰知?我只看數字和判斷商品品質是否有那種價值)然後就一路聊回中壢。相較下(她們那一輩來說,連老爸老媽也不會這樣做),他們是很愛旅遊的,也捨得花大錢去享受。去坐Queen Mary(印象中是說一晚一人要2萬塊?不過乘客和船員人數比印象比較清楚是1000:1500,船員人數比乘客多!)、老太太對紐西蘭的印象很好,還想來(雖然我多數聽到到過NZ的都是負面,例如是個未開化很荒涼、偏僻的地方、小國之類的,到底旅遊團都帶人去哪?即使是很久前來也不會差距這樣大吧!不過好像熊非常的滿意,她說原本以為NZ很不錯,那德國會更好,卻大失所望;我說,如果這樣你就滿足,沒能開車帶你們去其他地方看看,春季去Hamilton撿栗子,夏季到海邊挖蛤蠣、吃殼現烤的Movenpick、去摘草莓、在海邊騎馬,去南島Queenstown坐纜車、跳bungi、坐山脈觀光火車,到Taupo看瀑布、吃蝦、泡溫泉.......;光是AKL週邊還有很多島就沒去等等)說到產品品質檢查非常的等等......(雖說我大概確信自己不會當個商人,當販賣實質貨品的那種)
最後一個是回AKL在機場遇到的太太,說到還是喜歡AKL(安靜的生活、乾淨的空氣等等),我想這就是經濟學裡所說的每個人偏好不同!(金融裡說的每個人愛好風險程度不同)
我還是比較喜歡一個人的旅途,不受限於他人(也不限制他人),而且若只是和認識的人在一起,就沒機會和不同的人聊天。(不過這好像不是我和Kerry去貓空喝茶的情形,雖說她認識該茶店的人,卻奇怪的,好像我和老闆很能聊;她居然後來說老闆好像很喜歡和我聊天!因為我是老人啊:P) 其實這裡我要說到一點,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人都不想離開自己熟悉的領域(comfort zone)還有人,所以往往年輕人總是結伴而行(當然,這也是很正常的),只是因此你也錯失了一個人觀察週遭人事物還有和陌生人聊天的機會(不過既然台灣詐騙集團盛行,還是顧好自己就好了;我也不會告訴你那就花錢去高級的地方會比較安全之類的謊話;應該都是機緣吧!)最重要的,就是排斥和自己年齡不同的人!其實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因為時間畢竟還是累積經驗的唯一方法,在與長輩的談話中,其實你已經獲得他們所累積的許多經驗(那是上課或看書還是不足之處),細膩的觀察、擇言而語(並不是要諂媚或猜測他人心理,而是用語的恰當性,說的內容還有發自內心之感);我想往往我們這輩年輕人總是被印上草莓族、不能吃苦、無法做事等等,很大原因是其實我們所受的教育,只是考好試、拿高分、進好學校,卻完全不懂得待人處世、沒有真正思考過甚至是沒有基本生活的能力(這真的是很失敗的教育,至少我目前遇見/聽到比自己年齡還小在NZ長大的台灣人,卻能夠說出我在同齡時無法想到的東西、擁有的工作/生活經驗等)畢業後有許多的抱怨,似乎無法找到理想中的工作(錢多,事少,離家近,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這是嚴總裁演講裡一段非常妙的順口溜)達不到自己的理想等等,如果再來個像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的事件重演,會不會是比我們更年輕的一輩反而比我們能夠在未來存活?離我說出"台勞"一詞也快十年了,這樣下去,似乎是如此啊!這已經可以從家族中,其他小的堂兄弟妹求學中看出脈絡,才國中就出問題,之後還要怎麼混?靠父母當啃老族?反正我是個不太重用的堂姐,不先開口,我也裝做不知吧!不然這種小輩一定會被我好好修理一番;當然我不主張體罰,也懶得用語言暴力,最簡單就是讓他們真正看清這世界,沒有父母庇蔭下生活的事實。人就是這樣,不見棺材不掉淚,只有當你親眼見過、體會過的事,才會有所震撼,原來以為理所當然的事物,卻是如此的珍貴。無法獨處、無法獨立生活和思考,那充其量只是寵物!無法為了別人所受的苦痛而感到難過、無法體貼他人、為別人著想,那不過是個沒有靈魂的軀殼。
人從開始就注定是一個人的旅途,沒有人能一直時刻伴隨你到終點,不論是父母、兄弟姊妹或是朋友等。如果以交響樂團為例,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指揮家,至於你要讓什麼樂器、在何時響起都是為你依歸,即使旁人告訴你拍子錯了、要如何等等,你也可以置之不理,照樣依想像中的樂章進行;重要的不是別人的評論,而是你自己是否樂在其中,會否在將死之時後悔沒演出的樂章。
Saturday, February 02, 2008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