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4, 2008

八點的課

在台灣求學的12年裡,6點就必須起床準備上學;剛到NZ,因為有些課是8點要上(多數是英文課),最晚7點也必須起床。

上了UoA,因為大一選課人多,相同的課往往可以選下午的。
真正開始早起上課,是從我生醫大二第一學期的藥理學開始,不過後來,我也偶爾會去下午的課,因為人比早上少許多(早上那堂通常晚到就只剩走道了,也不知為何,明明是冬天7點55在醫學院的課,卻都是爆滿?那時我都懷疑是不是自己過於懶散?因為如果搭公車上課,那不是5點就要起床?我則還可以睡到6點半)
接下來是因為蕁痲疹發作,雖然準時起床,卻往往翹掉9點的細胞生物(最後當然是被當)。
後來變成商學院生,過了非常悠閒的第一學期(冬天,早起真的很痛苦,還是暖和的被窩好)。
雖然,那兩年,冬天都得到咳嗽(感覺真是非常不好),至少上商學院時,能夠休息的時間比較多,因此還鑽研起中醫保健食療之道。

這兩年的夏天,因為選課的關係,8點就有課(去年是大三的微生物,今年則是金融課),印象中,感覺今年冷的比較早,結果是今天醒來一看時鐘,已經是10點了(幸好到下午一點為止,沒其他課要上。曾經做過因睡過頭而沒去實驗室的夢,那時是被嚇醒的;至少,是不會成真了)。

說實話,我也不喜歡一大早的課,雖然我知道早起,能夠利用的時間好像會變長,當個但總是比太陽早起的人,我想,對於我而言,是非常困難的。只是不得已,所以才會早起,不然睡到自然醒當然最好。

我非常懷疑,金融課之所以在8點上課的主因,是因為NZX是在10點開盤交易,這樣老師能夠理所當然的去看盤。偏偏下學期選課,大三的金融課裡,就有8點開課連上2小時到10點的。沒想到最後一年商學院的課,居然是8點就開始上。

幸好昨晚老爸沒有聊很久,不然,恐怕我睡醒,已經是下午了。鬧鐘有調,我卻完全沒印象有響過。

上一個星期的假,也幾乎都是被我睡掉的;只是,從下星期起,又得過著比太陽早起床的生活,實在懷疑自己究竟那12年是如何度過的?

昨天又開始出現覺得所學很無聊的情況(因為幾乎都在重複學過的東西,難度也沒有非常深),然後那個非常嘲諷的自我又出現,結果是在Architecture library裡,讀起紡織品歷史、椅子、燈等設計的書;原本想去Music library聽Itzhak Perlman的音樂,才發現忘了帶ID。

對於我而言,恐怕能夠順利熬完商學院(算來是今年加上明年的暑修),就是謝天謝地了。如果同時出現工作和研究所offer,我會選擇去賺錢吧!只是,能夠進研究所的事,最好不要告訴老媽(她知道,其他人也都會知道),因為八成會被逼去念(特別是她曾經質疑為何要念一年Honors,卻不繼續再念一年拿個碩士?)。漸漸得出結論,我絕對不是學院派的人。在我看來,沒有實用性的東西,就沒有學習的價值。而在學校學習,因為課程、作業到考試,都是被別人所設計的,所以根本不見得能夠學到自己想學的知識。那繼續混在學校單純只是要文憑或逃避現實工作的心態,我不想接受,也不願成為那樣的人。

如同International Finance老師說的,做研究像是有玩遊戲破關的樂趣,但去當顧問,就像是當學生要考試和做作業一樣;那為何要繼續考試和寫作業,而且還是沒有薪水的?

翹掉的兩堂金融課,湊巧都是我會的,倒沒有太大問題,筆記也能借Lina的抄。第一次翹課,是因為三月份開始幾乎每天起床後都頭痛,持續一個月,那天醒來是7點半了,索性繼續睡,不去那星期二唯一的一堂課;四月份開始不痛,卻因為腦袋過於清楚,開始覺得課非常無聊;我開始理解福爾摩斯(智商220),需要打毒品的情況;人生如果失去能挑戰的事物,活著是件很無趣的事吧!只是,如果那時,他就能玩今日的金融市場,不知,樂趣會不會增加一些?(不過,看來他也不需要為錢煩惱吧!雖說那時已經有股票、期貨可操作了)

只是,成了上班族後,就必須早起上班而不是上課了。
課可以翹,班不能不上。
因為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不同,後者是金錢,前者是知識。應該是金錢價值比知識大吧,因為知識不見得有用,錢卻百分之百可以用!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