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02, 2006

Microsoft v.s. Inventing Shakespeare

很奇怪的題目,我知道。
不過正好是今天一天的開頭和結尾所聽到的東西。
陰冷的天氣,讓人不由自主的賴床;昨夜一晚的風雨,今早卻全無痕跡。
比預定時間還晚半小時才起床;匆忙下,還是準時到了8點的上課教室。
出現一男一女,我以為是候選人(每到第二個學期,就是選舉期;學生會主席...正好桌上有學生會主席候選人傳單)咦?!結果,我完全猜錯!
他們是從Microsoft來的,從學校畢業(在台灣,這要叫學長和學姐;不過這裡沒這種說法,只能說是校友吧!)
如果你以為他們是來做商業宣傳的,那就更錯了。
再說,我們才大一,也不可能來招員工;所以究竟他們來做什麼?
正確來說,他們是來鼓勵有更多學生學IT(然後畢業加入他們的工作,IT界);很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原來IT人才需求很大(目前有41,000空缺)只是,正當每年IT人才需求增加時,從IT相關畢業科系的人,卻減少;因此,預估2012年,需要125,000人。
他們教一些很實際的方式,來使自己能夠在畢業後就能找到工作;發現原來很多人是既學商又學IT;如學會計又修IT的,出路當然不外乎是會計師事務所,但卻有比其他人更有優勢。
進大學第3年了,第一次聽產業界的人演講;感覺很不一樣。在學生物醫學時,根本不會有這種機會;畢竟,商科注重未來就業;而科學則重於學理和研究。
只是,不久前,我很懷疑做科學研究,若不能將成果應用商品化;那所投注的時間和金錢又該如何?
昨天上完微積分指導課後,去聽工程系(今年是學校工程系100年慶)關於未來生物和醫學的演講;其中一位主講人,預測在十年內,我們都會有自己人體的"數學模型";用電腦,以3D模擬人體器官,幫助預測病情和治療等等;現在最熱門的是"心臟"當然,有會很好;只是這讓我想起曾經聽過和學到的"基因藥物",因為過於複雜(加上現在並非所有基因都知道功能,所以還只是預言。記得有最一晚還在和熊說起這個話題,然後說到基因庫的議題,只是,我想,因為很多限制,例如:法律等因素,並不是這麼容易)
舉例來說,肌肉和骨骼很容易做出模擬,但問題在於若附上皮膚,就會產生一些不同的情況;但現在有的機器去得到皮膚的模擬數值,我覺得很可怕!想像手臂的一塊肌膚,附著上強力膠(Super glue)以便機器附著和做測試以便得到數值,我就覺得並非人人能夠接受;另外,年齡也會影響皮膚的狀態;那這又該如何呢?諸如此類的。
晚上去聽了Winter Shakespeare一系列演講之二,主講人是個演員兼導演(目前學校正在演的十二夜的導演)果然很演員又導演!能夠在演講之中,穿插著演出(說台詞);發現原來NZ最受歡迎的是"哈姆雷特"、"十二夜"、"馬可白"和"羅密歐與茱麗葉",因此,多數都聽的懂(估計是之前都有讀過的)。
其中,我發現原來所謂Inventing Shakespeare是每個人有不同解讀,會有不同的結/效果;回家的路上,我到想到很多事也都是如此。
不過,這讓我感到有些悲哀,因為我目前還未看過能真正讓我入戲的電影或影集,現場演出則還沒機會看。
是演員太糟還是導演爛,又或是我本身的問題?但說真的,目前很多戲劇的確很糟。
另外提到,不同的語調、停頓甚至是逗號,也會造成不同的效果;這點,在演講上,的確很重要!更別說是演出了。到這,我又想到另一個問題:中國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後來加上去的,準確性有多高?或者說,我高興如何就如何呢?那又為何要強要求一定是如何呢?另外,這讓我想起我的第一篇文章,唯一拜讀者是中文系的同學,說到我文章沒有標點符號這件事,非常的強烈;只是,沒有標點符號下,是不是代表讀者有更多的自由發揮空間?還是,因為腦袋已經被制式化,因此要求,寫作皆該如此?
導演究竟是如何的工作?經過今晚,我知道了一些;其實他們和《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這本書的作者有相同的目標:除了將觀眾帶進所營造出的世界外,還企圖和觀眾互動!可惜從高中購書至今,我還未從頭到尾真正讀完這本小說,只是隨性而讀,但可見Italo Calvino在文學上的獨到之處。
文學、音樂、美術...等,是因人而異;所以即便相同的曲目,不同的演奏者,也會出現不同的詮釋甚至做改變;不能說究竟是哪個比較好,因為這並不是數學,有一定的結果;只能說個人喜好的不同。
因此,在某些程度上,我不太理解為何要爲在"解讀"上的不同(文學、藝術等),而做爭論或研究,因為沒有一定的答案啊!
曾在電視上看過,舞台呈現兩組演員表演的狀態;原來,兩者完全不相關。就像你,正在讀這篇文章,卻身處於和我不同的時空,同意或否定我寫的某些東西;兩者交織著。這就是現實! 在你的舞台上,我出現,但也無關。
我想,不論是什麼樣的科目、工作領域,重要的是,你如何去感受和解讀,即使和別人不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