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19, 2006

新聞

1.Nature這篇文章說出了為何有人不喜歡吃蔬菜的"基因"正巧又讀到這篇健康新聞是不是現代人的"基因"也演化成"肉食性"了呢?不過蔬果的確很重要,除了維生素和纖維外,還有大量的抗氧化(抗老)成分,所以不可或缺。只是我懷疑是否是因為"沒有冰箱和廚房"外食族的大學生,是造成蔬果攝取量很少的原因之一?
2.這則新聞倒是讓我想起回台灣和Andy父母在大溪吃晚餐時有提到過,那時我正好學遺傳學,看到這類的報導,總有種開始手癢開始算起遺傳學機率的現象,記得當時新聞報導提到無法提供辜老的DNA,只採取辜家子女和鄧香妹、張怡華的DNA做比對。
其實,即便張女的母親也無法提供DNA,只要有辜家子女其中一性別提供(不論男或女皆可)和張女做DNA比對,結果還是不會改變。
為何?
因為每個人23對染色體裡,各有一半來自其父母;若單就對第23對性染色體來看,因為女為XX,男是XY,所以若張女為辜老所出,那辜家女兒必有一個X是和張女相同;若取辜家兒子來驗,其前面22對染色體,必有一半是和張女的前22對染色體有一半相符;又或取用粒線體(Mitochondria)的DNA,因為其DNA是遺傳自母親,因此比對也可看出結果。
所以不要小看"基因/染色體"所能承述的證據,這是很難被解讀錯誤的!
但據Andy爸爸告訴我的說法,其實當時辜家曾約這母女二人餐會,那時杯子上已採有張女的唾液;因已做過化驗,有證據才告的。
3.學統計後,才發現"數據解讀"很重要,不過這也是常被用來"誤導"民眾的方式,可見知識的確是雙面刀。
很好奇這篇新聞的數據是如何收集和分析的;如同問卷調查或一些研究,設計本身很重要,而最後的數據解讀可靠性,也得看原始的設計和資料分析。
4.拜石油、原物料等議題,多數物資都上漲。只是,究竟漲價或減價,哪種才能真正賺錢?
別以為漲價就一定會賺的比之前更多,如果該項物品的需求(Demand)是彈性的(Elastic),那漲價恐怕並
不會真正增加營業額,反而會比未漲價前收入來的少;因為消費者可以選擇其他的替代或減低需求。反之,
若該項物品需求是非彈性(Inelastic)漲價反而會使營業額增加,因為基礎上無法取代,如:水、電。所以
漲價與否,必須考量其需求是彈性或非彈性;但彈性與否,和長期或短期也有相關,如水費上漲,短期恐怕
無法改變習慣的用水量(Inelastic),但可能會換省水衛浴設備和改變用水習慣;所以長期來看水的需求是
彈性的。石油也是相同的道理,所以當OPEC決定提升價格,短期看來他們的進帳暴增,但長遠來看,卻是不
利的。也許如同這則蛋塔新聞,以量制價是不錯的策略。

煩惱中:經濟Supply&Demand的文章還是沒決定,下星期五要交XD 一同上數學指導課的法商雙修同學,居然覺得日語比商簡單(?)是因為在日本念小學的緣故吧!不喜歡法庭?那為何選法學院?不過若真專精商業法,以後找你就好啦!看在我們互抄數學作業的情誼下,少收點錢喔!:P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