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18, 2007

出走紐西蘭

這是一本我之前在搜索東西時,不小心搜到的。
一直可惜無法拜讀,結果今天照往例2點下課後,到圖書館亞洲藏書區閒晃,原本要繼續讀昨天沒看完的《今日經濟》報告(民國85的了)卻意外發現有人丟的這本書在附近。驚喜下,趕緊找個位置開始讀。
1995年的書了,但在我讀來,卻有些悲哀和感同身受,特別是寫到台灣教育體制部分。雖然我沒經歷那種可怕的聯考日子,不斷補習、課輔、沒達到老師所定的標準就挨打的生活;但畢竟,我也經歷過"改良"版的那種生活。
想來,若不是我個性"怪異",恐怕,我國中生活也是不免是要如此渡過吧!也幸好,父母基礎上以我說的話為依歸,所以沒上繼續5點後的A段班課輔(不然,我想,現在陣亡的會是我的胃、健康和個性,會成為一個心理和身體都不健康的人)。 而補習也不是我中學時期的晚間例行課表;相反的,我回家吃點心、看電視、吃晚餐、寫寫參考書、背書、準備考試,接下來的晚上就是我讀小說時間,10點就上床睡覺。
高中更是誇張,往往國文背書是我早上起床後才背,然後去考默寫;至於晚上,當然是痛快讀小說啦!
反正說來,因為我性格怪異的結果,老走和別人不同的路;誰規定考托福一定要去補習班補習?我就沒補啊!嚴格說來,自升國中後,結束小學的美語課,我就從沒補過英文;即使升高中時,有報名去地球村學英文,但也不過是一種浪費錢(最後還是沒去幾次);高中時也沒補英文。
寫到這,我要說,其實高中英文課本裡,那些不需要考試的單字,在國外才真正有用,特別是要出國生活和留學的人。雖不考但我也是全都記下了。

其實這本書,讓我有些對於自己的古文有些心虛;不知,你若來到,看到這些美景,是否會滔滔不絕的將詩啊、辭的就這樣脫口而出了?這我就接不上了XD該趁寒假時,惡補古文了;偏我又不愛背誦東西,真是頭痛啊!

到紐西蘭,的確是一件很對的事;只可惜,我來的遲,根本沒玩到。
想來有些可怕,我的一個小堂弟也要上國中了,不知他在台灣這種畸形的教育下,是否會完全變成我完全不認識的性格了?畢竟,他一直都是個很開朗的小孩。

人生的確不在於你選擇何種職業、賺多少錢、擁有什麼權利、拿多好的成績......
重要的是,你樂在其中!
不要以職業、職稱或薪水多寡來判斷一個人的成就;當農夫也有他的快樂,騎著馬追逐羊群和牛群在草原上、看著別人所無法天天見的自然美景、看著種子發芽、茁壯、開花和結果.....難道這些會不比在政治上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帶著假面具,為了業績拼命工作最後過勞死來的快樂?

我也想要哪天,就這樣無所事事的過著,種種花草、看盡美景、吃盡美食、享受陽光的溫暖、微風輕拂、騎著馬快意奔馳於無盡的原野、釀一罐屬於我自己人生的酒......

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李太白的確懂啊!

書中作者附上林雨堂《生活的藝術》幾段:

為求心胸的改進或為了談話的資料而旅行,都是虛假的旅行。旅行的真正理由應是讓自己還原成一個無名氏,而恢復自由人類的本來面目。真正的旅行家必是流浪者,流浪精神使人在旅行中與大自然更為接近。

一個真有學問的人,其實就是善辨是非者。這就是我們所謂的鑑別力。有了鑑別力,雅韻會隨之而至。有識才有膽,中國人每以膽識並列。這種智力上的膽力和獨立的判斷力,必須內心先有稚氣的、天真的自信。人心所能仰仗的,不過就是這一點自信。所以當一個學生放棄他個人判斷的權利時,他便易於被人生的一切誘惑所動搖了。

事上無所謂必修科目,無必讀之書。尋求知識,應該像是去發現一個新大陸,是「一個心靈的探險行為」。如用坦白的、好奇的、富於冒險的心胸去維持這探索精神,則這尋求便永遠是一種快樂而不是痛苦。尋求知識完全是自己的事,與旁人無關。只有如此,教育方式方能成為一種快樂,並趨於積極。

至今,你過的快樂嗎? 你確定你要繼續這樣的生活、這樣的職業?如果你不快樂,就速速跟隨你內心深處的聲音,做你想做的事吧! 有時,你會激發出連自己都沒想過的潛能。
人生苦短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