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06, 2008

第一周

時間還停留在剛上完summer school,考完期末考,新學期卻在感覺休息不夠下又來到。

越接近開學時,就感到莫名的煩躁和壓力出現,天氣也怪的可以;等真正上課了,又經歷許多負面的情緒(開始從對人、學校到制度的詛咒)。這學期修的四門課,有兩門是三年級的經濟,一門是二年級非常接近統計的經濟(ecometrics),還有就是順利晉級的金融;但其中只有兩科有講義可買,然後據國際金融(為何這科明明打著International Finance的名稱,卻是經濟系開的課,而且其實學的是外匯?不過拜星期二的爛天氣所賜,我開始練習玩外匯,開始時亂玩,結果賠了不少,但在之後補回損失八成,昨天已經賺了;但不是真的錢,只是練習用的;感覺和星期三上課時老師所說的一樣,其實是在賭博!但我懷疑以我每筆10萬為單位的交易,幾小時就能賺上5、6百,為何銀行的外匯操作員,操縱幾十億的美金,一天卻只能賺僅僅幾千塊?)就老師說法,因為開學前新商學大樓熱水管曾爆開,而淹水最嚴重的是接近書店的地方;所以上課的講義遲遲未出現(有錢還買不到)。

Lucy先是說她要放棄只剩四科即可到手的藥理學學位,然後是她和我一起修的金融被當(唸大學來她第一次被當),所以主修決定改成會計和商事法,但那科還是要重修(考CA需要);所以我也不好意思說自己拿了A-。
其實有很大原因,是因為成績又給自己壓力。說來我是個平時會唸書,但期末考卻比平時更混的人。商學院的課基礎上若平時就唸,期中考成績不致太差,期末即使考很差也能過;今天收到以為寄丟的個體經濟學考卷(超過一個月才到!)然後看到分數時,真是好笑,因為我居然只拿了58/100,但因為期中考成績是90/100,最後還有B+;數學還是不要去申請考卷影本寄來好,期中考了37/40,最後結果是B;由此可知,我的確是平時努力,卻大考大玩的人XD(若嚴格說來,大一的經濟我都該拿A+,平時考試不是接近滿分就是滿分,但最後還是只有A和A-,期末是別人繃緊神經,介於理智和非理智間的努力;我卻悠哉悠哉的看戲,心情好會唸書,興起卻會去做其他事情的人)。

管理被當重修,我學到更多的不同的想法;例如老師說他拿最好的大學成績是C+,還就是管理;說如果你成績夠好、有能力,就該去其他國家更一流的學府、拿獎學金唸書。
想來我就是那種非常懶散的人,沒有像我小堂哥那種拼死唸書、非第一名學校不讀、一路都拿獎學金、每天只睡四個小時的幹勁和精神,據我伯母的說法,他除了英文很好外,連法文都很流利,還會些西班牙文,現在念著MD PhD,除醫學院的課外,還參與實驗室做研究(他們實驗室開發紅斑性狼瘡的新藥研究成功,到全球開國際學會)。

並非我不認同努力付出可能得到的回報,而是在國中時,體會到其實人生不是只有分數、成績、名校等東西,在某種程度上,我一直認為獎學金除了該給成績優異的人(獎勵其努力),但其實應該有權選擇放棄(對於家境好的人,並無任何實質幫助;想來那時不夠成熟,捐出去會比較好,但那時的捐款不似現在透明吧!)。現在要我想起究竟國中時拿了多少次前三名(縣府獎學金倒是幾乎每學期都有拿到)、高中的成績(唯一一次的高一下第三名得到的獎學金)、甚至是在國外的大學成績,卻難以真正準確報出。說來可笑,國中時,考完段考第一天的下午溫書假,往往其他同學都被導師留下輔導,我卻耍特權,溜回家看電影、吃點心;推甄壢中時,我卻沉迷無聊的基本數學運算原理(11是很神奇的乘數)、根本沒準備考試;大學推甄更是Kerry 陪考,中午去央大吃牛排,早上筆試隨性寫(結果還真是只有60幾分,是低空合格);NZ的大學入學考試也是隨性考。高一升高二暑假和哲學好友兩人去學速讀,最後檢定,高級的我也是隨便看兩眼試卷文章,卻莫名其妙通過(她沒過高級的)。有時,我覺得也許考運真的很重要,另外大概就是因為蠻不在乎的心情,卻越能得到意料之外的結果吧!(大概平常心用於考場、面試等重大關頭,反而表現會比較好)。

星期一、二和四的課都有八點的金融,所以最慢6點半要起床,幾乎會耗一整天在學校,星期二只有一堂課,星期五沒課(但有一堂international finance tutorial);其實沒有實驗的商學院課,真的比較輕鬆。
前些天還在掙扎要不要考CFA的事,看到有不同的說法是根本沒什麼用,考過三關、工作四年後,還得為了維持CFA的名稱在名片上,付上每年昂貴的會費。光是第一級考試就要990塊美金(若以今天匯率來算,是三萬塊多台幣,雖會寄來3500多頁的指定教科書,還有練習的考題,但也確實貴的嚇人);另外就是Honors和研究所的事(這裡不用考研究所,憑報名人數的成績排名,刷去多餘的人數;據說金融和會計非常競爭,即便是平均B+的人還是會被刷下,雖然門檻是B,而且多數人成績都是A等級的人)。

我是那種當迷上某種東西時,接觸頻率就會很高(像喜歡的音樂可以連續在清醒時,一直重複撥放,時間可能長到超過一星期,也可能短到幾天),直到厭煩後就會丟棄(典型三分鐘熱度的代表),感覺其實也有些對不起那些一直被我拋棄的學問、音樂、遊戲、書等等,但我就是那種打鐵一定要趁熱,不然失去興趣就閃人了。
所以我也在思考是否真要繼續唸下去(不管是經濟或金融),自己又能持續多久熱情?萬一突然唸不下去(其實我常常會出現這種感覺,只是台灣教育無法選擇,只能一路下去,每階段的時間也不長)那要怎麼辦?畢竟是留學生,簽證是件麻煩的問題(如果能夠隨心所欲的要前進就行進、要停止就停下,該多好?)

如果不在乎世俗他人的眼光,也許當個默默無名確能賺錢的投資人,沒有顯赫的學歷、執照,以投資回報來說明自身能力,也不壞?(特別是當你讀了所謂超級基金--招攬諾貝爾獎得主、哈佛等知名學府畢業生工作,卻最後是破產下場,你會相信學歷的確不等於能力,而用有顯赫的學術名稱的人,還是無法打敗市場這隻大怪獸)但重點是要先有資金!除了向身邊的人集資外,就是自己的工作所得了;只是當兩者都不想依靠,第三個選擇會是?

雖說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但沒有計畫的人生,就像矇著眼睛打撲克牌卻想要贏得牌局一樣傻吧!
太多的原則、過多的計畫,人生卻又顯得死板無趣。

選擇和放棄,是人一生不斷上演的戲碼;當初會迷上經濟,很大原因是那時學到了如何該去選擇、放棄和了解這真實世界的運作。放棄,有時不見得不好,即時的放棄,可以避免錯誤或損失變的更大,但有時過早的放棄卻又會使人懊悔一世。

感覺這一周,過了似快卻又緩慢,大概是心理的時間過的比真實時間慢吧!

時間,這種東西非常無情,不曾為任何人停留;人生的十年又有多少個?
若能回去遇見剛上小學、初入國中時的自己,你是否會後悔在那之後十年所經歷過的生活和十年後的自己?至少我不後悔,我會很高興自己成長為現在的我,即便已經無法回到以前那種無憂的生活,不需要想太多的腦袋,以為智慧和自由會隨著年齡增長(實際上是,智慧不見得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越大其實越不自由)。當發現自己成為老爸諮詢投資標地的人,我這個商學經驗遠短於他和老姐的人,卻具有更強的分析和應用能力,不知是該高興,還是要戒慎恐懼?(若我分析錯情勢,那就是真實的金錢損失了)

這世界,即便你擁有才能、努力和運氣,若不能堅持,應該就不會成功吧!
所以堅持下去吧!為你的夢想、想保護的人堅持。

對於我而言,這學期,還是第一周,要堅持的還有很長時間。我想今年12月還是會去考CFA,至少做過了後悔,總比沒做過而後悔好。只是,若第一關就叩關失敗,我也不會想繼續浪費錢和時間只為那張昂貴的紙。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