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light saving的第一天,天氣很不好。雨有時根本就像是從水桶裡倒出來的(我估計只要10秒鐘在沒有任何工具擋雨在外面,一定從頭溼到腳)
原本打算要和Angel去Fish Mart參加Seafood Festival,聽到她說還要門票(不包括食物),最後因雨勢開始轉大就放棄(沒道理花了NZD$20約台幣420塊,只有入場許可,食物還要再另外花費吧!)原本我以為可以去觀察"魚市場的經濟活動"和順便參加活動,既然天氣也不好就作罷了吧!
兩人去飲茶時,正好遇上座無虛席之時,又沒先預約,外面正下著大雨,沒人願意坐外面(雖不至於淋到雨)導致一群人被迫排隊在擁擠的櫃檯前(那時我腦中想的是:"效率"Efficiency和customer service的問題;不過為何沒人願意離開去其他地方,估計則是因為外頭雨正下的大,而附近沒有相同性質的餐館i.e. no alternative/substitute)Anyway,最後我們還是坐到了外面,因為湧進的人越來越多,又很吵鬧。
結果一餐下來,我們兩人還沒吃掉"兩張門票錢"的價錢。
雨也停了,不過風轉大;晃進了Shopping Mall裡的"Stevens"(賣家居生活用品的地方,之前曾送Kerry的Honey spoon即在此找到的)想買新的杯子,原因是因為有次意外撞擊下,杯子把手下方的一角缺了,現在使用杯子需要很小心,不好拿外還得擔心會割傷手;可惜一路晃到百貨公司裡,從5塊到70塊的價格,沒有一個是滿意的!(好吧!我很挑!之前找到現在的杯子時,真有種"終於找到"的感覺;在聖誕節前的特價時,在少說超過50種花色和品牌裡才找到"唯一滿意"的)所以在沒特價,選擇有限下,很難滿足。
聊到了"買東西"的習慣;Angel說自從她打工後,錢反而花的更多了(除的家裡提供的生活費還加上打工的收入)嗯,我想這也是能理解的,從購物習性上就可看出;不管東西是否特價,只要喜歡,就立刻買下,這樣若再不久後發現之前才買的東西卻能以較低的價格買到,那真會有些"損失"的感覺!(事實上也是) 但說若因為沒及時買下,之後卻沒了,那我只會歸於"無緣"(這就向投資一樣,若在低價時沒買到,千萬不要因為看似市場很熱就追高;因為那時通常也是被高價拋售的開始;如果去追,哈哈!很不幸的,你就會成為"買高賣低"的賠錢投資人了!不如去找更好的低價品或等待時機)
至少我是這樣! 當然我相信很多人當然會受不了誘惑,只是這時得想想東西的"實用性"和"價值度";如果說要我買下一個20塊錢的杯子,那我還不如買下一個等質的不鏽鋼材質的湯匙之類的產品;因為杯子可能在不小心下就會摔壞(若更不幸下,可能只用不到幾次)但不鏽鋼的湯匙卻不會(至少可以維持個一年以上的壽命,通常更耐用)因此若算算使用次數,平均一下價格,就會知道何者是比較有利的(當然,你可以說到杯子所能帶給你除了喝東西外的享受還有欣賞上的滿足,而湯匙做不到;這只能說每個人追求的"效用"不同;如同送一把好的水果刀,可以使你的太太切水果時更省時省力,卻達不到你送她手飾的一時"浪漫"但就實用性上來說,卻能在現實生活中省下時間)
不過,因為特價而買下不用的東西,或者買過多,那也是一種浪費。
有時我也會犯下相同的錯誤,在超市特價時,買下特價品(例如:糖、麵粉等),只是一時半刻,我還是不能消耗完畢(但至少在未來,我不用擔心因為需要時而東西沒有特價的問題) 這種消費行為,就像是在"預借未來";只是如果沒有辦法掌握好,通常會面臨一些問題(例如:預算吃緊)
之前讀過《先別急著吃棉花糖》這本書,很小品的故事,但卻深刻道出人的(消費)行為(選擇)。以下是從書中節錄出來重要的部分。
1. 不要立刻吃掉棉花糖。等待時機,這樣可以吃到更多。
2. 成功人士從不失信於人。
3. 1美元幾何級數增長30天就等於5億多美元,要進行長遠規劃。
4. 要從别人那裡有所得,就必須讓他們信任你並願意幫助你。
5. 要讓人們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最好的辦法就是影響他們。
6. 成功的人願意做那些未能成功的人不願意做的事。
7. 成功不依賴於你的過去或現在。成功的開始,在於你願意做那些未能成功的人不願意做的事。
8. 我們總是遵守30秒規則。任何掌握30秒規則的人都比那些不能駕馭它的人更成功,即使後者更聰明、更有才能、更漂亮。不管你靠什麼謀生,你首先要和人打交道。人們會在和你首次見面的30秒內決定以後是否還要和你聯絡。
9. 棉花糖的甘甜:目標+熱情+行動=充實
Sunday, October 01, 2006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