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08, 2006

Why don't you go/come home?

身邊的同學都陸續回家。
和老爸通電話是要和他討論股票和外匯的事,但卻問起我何時開學?1月4號Summer school開始上課。那我幹嘛不回家?嗯,趕緊轉移話題。
什麼叫做家?是我斷斷續續在思考的問題。
如果以Angel的說法,要有親人在的地方才是家! 如果以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就是和你分享相同基因的人(父母和兄弟姊妹)。那你的丈夫或妻子,又該如何說?以法律的角度看嗎?畢竟兩者並無血緣關係(正常情況下)。
但很可惜我不能接受這樣的說法,因為其實有"我"長待生活的地方,就是家!(個人定義:P)
不想回台灣,或更正,不願待在台灣的想法已經有很久了!只是去年回家待了3個月後,讓我更加肯定這個想法而已。

一直沒提過,在高一時就有提出要去上海念國際學校的事,那時老媽還打電話去台北美國學校問入學方式,要持有外國護照才行! 結果她居然提出移民新加坡的點子!(這樣就有外國護照了XD)
但,這並不是重點吧!進入美國學校,還不是在台灣?而且只是換地點和學校而已,有什麼差別?

在查Akira這部動畫時(很有名的日本動畫,據說是此動畫開啟歐美對日本動畫的重視,大友克洋的作品),意外也搜到《出走紐西蘭》這本書。當然我沒有讀過這本書(1995年出版的),也許你可以找來讀;但就簡介來看,我很羨幕作者的小孩,願意為你改變環境的父母!當初Chen和Andy的父母也是因為教育問題而到紐西蘭來,至少他們願意做了;而我沒有這樣的父母。
為何總是以為大多數人怎麼想、怎麼做就是對的?為何總要以長輩的意見為主?
我在多數人所謂的"青春叛逆期"時,並沒有什麼大作為,也沒有像老姊在那樣的年紀掀起家庭革命,我在沉默的抗議!也許這就是我這個星座的特點吧!老成!
唯有不同的是,中學生活並沒有上過補習班(除了從小六升國一暑假被逼去上外;有數學和理化的家教,但因為老師很忙,理化國中只上了國二那年,而數學繼續到高中則是以老師有空為主,高二後也就沒有上了;但坦白說,這是我在台灣中學生活裡,讓我能由衷稱為"老師"的少數幾個),國中只參加過一次導師要求的"輔導溫書假",國三時的分班輔導也只從暑假撐到的開學後的2個月告終。
記得那時國中導師有特地和我說,在高中和大學這樣的行為(不參加課輔)是可以的。言下之意就是國中不行?!So what?家長都同意,我也沒吊車尾啊!
因為讀的書比同年齡的人多也雜的結果,我看到了許多不同的觀點;而我,很不能接受台灣的教育。只是我沒有採取偏激的態度而已,依然照師長的期許當個要升學的好學生。幸運的是,在教改下,從沒經歷過聯考的壓力,推甄考試對於我而言,比較像是去看大家玩壓力競賽的場合!

不知在何種話題下,熊說出了"其實我在這裡有比較多事可以做"的話。
Angel也質疑我不回家的原因。我想很大原因是一年在NZ生活佔了大半,在台灣的時間約1/6,那種沒有"控制"的生活很討厭!要和老爸搶電腦用網路、沒有什麼書可看(因為買多,老媽會抱怨,又帶不走-->指帶回NZ,若讀完就留台灣)、去大學圖書館交通不便,還有一堆換證等麻煩、沒有免費電影可看,而電影院又貴、馬路上不安全、要擔心吃下的食物、不能隨心所欲的找到美景拍下.......
細數下來,有太多"因子"讓我不願回去。
不如在這,我可以去圖書館盡情的借書、挖寶、到視聽圖書館看免費電影、傍晚去公園散步、可以隨心使用網路、興起帶相機出門閒晃亂拍......
因此我覺得,這才是我的"家"!
我不期待回家有熱騰騰的食物、有人等我,因為我自己才可以決定什麼該吃而什麼食物不該吃,鹽、油、糖的量;不用有人聽我倒垃圾(我覺得若在外受氣,往往說出來的事會不客觀,冷靜後想一想、寫下內心的想法,才能發現問題;再說,難不成家人就得依你說的,一鼻孔出氣?若是自己錯,又該如何?而我通常被倒垃圾時,如果發現是你錯,還會說你一頓,那不是更糟?)
即使一堆書被我隨手扔、做卡片的材料散落,我知道當完工時(或看不下去時)會動手整理乾淨(反正又不是什麼致命細菌或病毒)這樣不就好了嗎?不用誰來告訴我該做什麼、或如何做!

讀了這期的《天下》 讓我確定不回台灣是正確的!因為我正好是商學院大一而已(不似你們多已要畢業了)有很多時間讓我想未來的路和讀更多的書!
雖然對於你們可能有些晚,但大學若真的沒到學什麼、就玩混畢業,真的很可惜!即使是翹課去思考人生也好!
我想讀biomed的確不是一個失敗的經驗,至少現在我去看醫生時,能夠和他們用術語交談;讀科學文章也如同商業文章般很上手,甚至能以生物學的角度來分析金融市場。

條條大陸通羅馬! 學問本來就應是相通的!
我所生活的地方,對於我而言就是家!不分國度。
在我說要訂單程票時,你就該知道只有我決定什麼時候要回去,而不是你!(It's my call, not yours!)
對於我而言,台灣只是我的出生地,生活18年的地方而已;如同那些在異國生下的孩子,難不成在該國出生,該國就是他/她的家?應是以生活為定義吧!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訂正一下是「大友克洋」
我覺得家是自己認定的概念,個人戶亦可成家。

Sophie said...

謝謝指正!我會改的XD
反正就是看你怎樣想啦!何時來我家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