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23, 2007

與老教授的對談

昨天總體經濟教授上課時,提到今天是他在奧克蘭的最後一天,office hour:12-2pm
向來星期四11-12點是我上個體經濟tutorial的時間,然後到隔壁去旁聽2小時的稅法,藉著上2點的總體經濟課。
昨天就在想也許可以去找教授聊聊天。
Summer school上會計和管理時,出現一個,嗯,該怎樣形容,很認真的一個中國男生(他是唸生醫的,不過為何會上商學院的課就不知了),除了坐在第一排外,回答老師問題外,還會下了課繼續追老師跑。因為上學期上總體經濟的課,教室的前一堂課上的是生理學,所以每次都可以見他下了課纏著老師(不見得是真有問題,不然就是那種我這種不太認真的學生,不看教科書都可以上完課可以答出來的)。當然,你可以說我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酸葡萄心理(因為我從來不會去下課後還纏著老師問問題,一來,唸生醫時,通常都在趕下一堂課,二來,也不知要說什麼),見到他這種行為,讓我感到有些反感。我甚至懷疑他不過是為了要引起老師的注意才如此做(可惜,在每年一班有超過200個學生的課裡,老師既不改報告、教課的時間也不會超過10小時下,算盤是打錯了!)總之,我的大學生活,根本沒有真正花時間和老師套交情和聊天的經驗。(如同我在台灣的教育一樣,雖然相較下,在台灣的求學,班上人數比現在的人少上很多,至多不過40人一班;我卻不喜歡被貼上"親師"的標籤,所以除非老師主動找我談話,或成績有誤外,不會主動去找老師;二來,我不知道有什麼問題可問?總不能拿哲學問題去和老師辯論一番吧!還是聊書?這我都可以找到同學完成,何必去找老師?)
所以昨天下午就在猶豫今天的行程。
結果想想,反正今天是他最後一天課,也不會再見面,稅法Deduction部分,已經知道該去看書的哪一章,所以就乾脆上完tutorial後,上樓去找老師聊天吧!
加上前幾天讀《劍河倒影》,我還挺想試試和老師辯論的感覺!
不過當然,今天並不是和老師辯論!

果然沒有人去,所以就讓我耗下一些時間吧!

我們的談話可以說是沒有計畫,不過主要是我發問,然後從老師的回答裡,又轉到另一個地方;其實老師也沒有給很明確的答案,我也不想知道吧:P 這其實是我比較希望的教學方式,引導式教學! 一問一答,但答案要自己去尋找出來!

因為這幾天新聞報又有一家 financial institute倒了(第五家了),因為不太了解,所以,老師解釋了不少,像是美國subprime mortage到pension(這下我才知原來年金還有分兩種,defined和contribution),說到亞洲金融風暴(我太小,不清楚),老師就以泰國為例解釋(嗯,我懂了)。提到
到中國產品的問題。我說這問題不只有中國有,日本也是。老師居然說這是每個國家都有的問題(啊!),他舉例澳洲的酒前幾年也出現添加物。不過老師說的很對,很難控制你的當地供貨商(supplier),更別說遠在中國。

聊了半小時,說他要去吃午餐,就此結束。不過還沒啦!因為老師問到我是主修經濟嗎?沒錯!問我要唸Honors嗎?不確定。問我要當經濟學家嗎?我不確定,要好好想想。
問他說當經濟學家能做什麼?(What does an economist do?)
他的答案和我之前聽個體經濟tutor第一堂課說的差不多;不過更具體。
說他有不少學生去Treasury和Reserve Bank工作2年後,就去其他地方工作;說在這些地方的經驗很值錢!(因為有contacts!)
問我覺得課怎樣?我說很簡單,是一年級的延伸(extension)而已(因為我平常沒唸,因為要寫作業才發現我居然都會XD),他說,經濟學就是這樣,就是不停的加深所學過的東西。說:那我可以拿A+囉?哈!我有點懶,通常期末考表現不如期中考(因為接連兩科經濟,個體和總體也只各拿A和A-而已。雖然我期中兩次小考都可以接近滿分:P)

離開後,我想著之前收到Treasury提供暑期工讀機會(包括飛到首都的機票和住宿費);一是,我有能力進去嗎?二是,當公務員似乎不在我計畫中(雖然這裡好像沒有公務員考試)。再說吧!

不過,我想我不介意去找經濟老師聊天;其實可以知道不少內幕!

No comments: